倒逼機制、目標導向尤為重要
在會上,多位與會專家強調,碳排放達峰不應以2030年作為設想規(guī)劃的目標年,“力爭2030年前達峰”更意味著“提前”。
徐華清在會上指出:“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,其中最核心的點就是兩個'前'。這是強烈的國家戰(zhàn)略意圖和政策導向,也明確提出人類需要自我革命,加快形成綠色的發(fā)展方式和生活方式。”
周大地也指出,碳排放達峰不應以2030年作為設想或規(guī)劃的目標年。“如果僅能在2030年碳達峰,這一目標實現得越晚,風險也越大。要實現碳達峰,理應在達峰年前2、3年甚至更早,就開始大幅降低碳排放速度。”
對于未來規(guī)劃,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、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則建議,對于碳減排工作來講,政治意愿以及預期將起到全局性、戰(zhàn)略性的作用,在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中應建立一個倒逼機制,具體措施可包括建立制定碳減排總量以及人均指標、將單位GDP碳排放強度列入宏觀經濟經常性考核指標等。
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能源與氣候部主任楊曉亮則建議,應在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中全面納入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指標,協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,加速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,推動市場化減排機制,加強自下而上的地方行動,鼓勵先進區(qū)域、省市率先達峰,加快疫后綠色經濟重建。另外,各行業(yè)自發(fā)的積極推動,以及民間力量的參與,作用同樣重大。(記者李麗旻)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