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早先在閱讀二氧化碳還原合成化學(xué)品的技術(shù)資料時,我注意到西方大量的碳排放技術(shù)研究,其數(shù)量之多、技術(shù)類型分布之廣、投資額之巨,讓我十分的吃驚。我意識到單純從某一項技術(shù)或產(chǎn)業(yè)前景,去分析碳排放對中國發(fā)展的壓力,是不清晰、不準(zhǔn)確的。而在閱讀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2021年國民經(jīng)濟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之后,我查看了一些相關(guān)的碳排放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。因此整理其中的一部分,作為后續(xù)討論的數(shù)據(jù)支撐。
夲呅內(nèi)傛萊源?。骇鎲┨?排*放^鮫*易-網(wǎng) τā ńpāīfāńɡ.cōm
中國碳排放的比例
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占全球的30.65%,是美國的兩倍多一點。
然而縱觀歷史,美國在大規(guī)模工業(yè)化以來的碳排放長期占據(jù)世界第一,最高甚至超過50%。
一個我們不能忽視的重要時間點是:
2005年。這一年,中國和美國的碳排放比例發(fā)生了逆轉(zhuǎn)--中國首次超過美國。 本`文@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排0放_交-易=網(wǎng) t an pa ifa ng . c om
本%文$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|排 放_交-易^網(wǎng)^t an pa i fang . c om
中國碳排放的累計總量
截止2020年,美國的累計碳排放為4167.2億噸,仍約達到中國的2倍左右。
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角度:
因為如果當(dāng)我們只看今天產(chǎn)生的排放時,我們沒有認識到近幾十年或幾個世紀排放的歷史責(zé)任!
本+文+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-排-放(交—易^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在1750年開始的碳排放總量的變化圖 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/碳-排*放^交%易#網(wǎng)-tan p a i fang . com
中國碳排放的人均指標(biāo)
然而,當(dāng)我們仔細地審查另一個核心數(shù)據(jù)--人均碳排放指標(biāo)時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:
中國仍然排在美國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荷蘭、韓國、日本等國家之后。
禸*嫆唻@洎: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.cōm
本`文@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^國_碳0排0放^交-易=網(wǎng) ta n pa i fa ng . co m
人均碳排放指標(biāo) 本文@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^排-放-交易&*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碳排放的人均指標(biāo)的全球歷史數(shù)據(jù)
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0排放¥交-易=網(wǎng) t an pa i fa ng . c om
如果我們縱觀歷史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另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: 本`文@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排0放_交-易=網(wǎng) t an pa ifa ng . c om
美國的人均碳排放在過去100年里,牢牢占據(jù)了世界第一的位置。
即便是在2020年,美國的人均碳排放14.24噸,也依然達到中國的2倍(7.41噸)。
本文`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交^易=網(wǎng) tan pa i fa ng . c om
而如果我們仔細看人均碳排放的變化,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自1996年開始,有了一個臺階式的跳躍:
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*碳-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ai fa ng.com
中國的人均碳排放從1996年的2.8噸增加至2012年的7.06噸!而之后的8年,我們也只增加了0.35噸。 本+文`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-排-放-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也正是這個階段,我們的人均碳排放超過了法國和英國。但是我們卻在同一時間,毫無例外地看到一個極其震驚的事情:
美國、德國、法國、英國,正是在這16年里出現(xiàn)了人均碳排放的懸崖式下跌!
本/文-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-排-放-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具體數(shù)字為: 禸嫆@唻洎: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.cōm
美國從20.91噸下降到17.00噸,降低了4噸!
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/碳-排*放^交%易#網(wǎng)-tan p a i fang . com
德國從11.79噸下降到10.05噸,降低了1.8噸!
英國從10.12噸下降到7.56噸,降低了2.5噸!
禸*嫆唻@洎: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.cōm
法國從6.94噸下降到5.6噸,降低了1.4噸。 本@文$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^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an g.c om
難道中國成了西方發(fā)達國家“碳排放”的蓄水池嗎? 本文@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^排-放-交易&*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不過,自2012年后,中國的人均碳排放增加幅度出現(xiàn)了明顯的回落。
中國與日本、韓國、俄羅斯的人均碳排放趨勢對比 夲呅內(nèi)傛萊源?。骇鎲┨?排*放^鮫*易-網(wǎng) τā ńpāīfāńɡ.cōm
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0排放¥交-易=網(wǎng) t an pa i fa ng . c om
我嘗試去了解我們的主要近鄰:日本、韓國和俄羅斯的情況,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理解: 本+文+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an g.com
1,日本二戰(zhàn)后有一個急速的提升;近年來有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。
2,韓國的人均碳排放11.66噸,遠超中國的7.41噸。韓國的增長梯度時間介于日本和中國的時間段,而目前也已經(jīng)有明顯的下降。
夲呅內(nèi)傛萊源亍:ф啯碳*排*放^鮫*易-網(wǎng) τā ńpāīfāńɡ.cōm
3,俄羅斯(前蘇聯(lián))自二戰(zhàn)后比日本更早進入復(fù)蘇,其人均碳排放增長幅度更快,并在1990年一度接近美國的人均碳排放:17.12噸。而自1990年代開始,俄羅斯在碳排放出現(xiàn)巨大的下滑后,近30年一直保持比較穩(wěn)定的水平。其2020年達到10.81噸,也是大大超過中國的。
所以,很明顯的一個特征是:
本文`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交^易=網(wǎng) tan pa i fa ng . c om
美、德、英、法的人均碳排放,在其他發(fā)達國家直線增加時,并沒有明顯的降低;而在中國的人均碳排放急劇增加時,它們是在急劇下降的。
本文`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交^易=網(wǎng) tan pa i fa ng . c om
2005年-2012年發(fā)生了什么? 本`文@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^國_碳0排0放^交-易=網(wǎng) ta n pa i fa ng . co m
另一組數(shù)據(jù),2012年基于生產(chǎn)和基于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數(shù)據(jù)(相當(dāng)于進口、出口): 本%文$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|排 放_交-易^網(wǎng)^t an pa i fang . c om
中國的“生產(chǎn)型二氧化碳排放”比“消費型二氧化碳排放”高14億噸; 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#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 an g.com
美國的“消費型二氧化碳排放”比“生產(chǎn)型二氧化碳排放”高3.7億噸。
本+文+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an g.com
本*文@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^排-放*交-易^網(wǎng) t an pa i fa ng . c om
本文`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交^易=網(wǎng) tan pa i fa ng . c om
對這組數(shù)據(jù)的解讀,另一份資料展示得更為清晰: 本`文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ai fan g.com
在全球的貿(mào)易型二氧化碳排放轉(zhuǎn)移圖中,中國是主要的碳排放輸出地。 本%文$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|排 放_交-易^網(wǎng)^t an pa i fang . c om
具體數(shù)據(jù)為:
本文+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^國_碳+排.放_交^易=網(wǎng) t a n pa ifa ng .c om
2004年,全球高達23%的碳排放(即 62億噸 )在國際上進行貿(mào)易,主要是從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出口到發(fā)達國家的消費者。在一些富裕國家,包括瑞士、瑞典、奧地利、英國和法國,超過30%的基于消費的碳排放是進口的,許多歐洲人的碳排放凈進口量超過4噸。
本`文@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^國_碳0排0放^交-易=網(wǎng) ta n pa i fa ng . co m
相比之下,2004 年中國產(chǎn)生的碳排放量中有22.5%凈出口到其他地方的消費者。 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0排放¥交-易=網(wǎng) t an pa i fa ng . c om
而自2005年開始,這個數(shù)字在繼續(xù)增加。
本`文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ai fan g.com
這些數(shù)據(jù)可能說明: 本文@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^排-放-交易&*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西方發(fā)達國家近年的人均碳排放降低,可能依然主要來自于碳排放的轉(zhuǎn)移--因而我們并不能簡單地認為,西方發(fā)達國家減排的成本一定比我們高。 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-排-放*交…易-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/碳-排*放^交%易#網(wǎng)-tan p a i fang . com
2004年全球貿(mào)易型二氧化碳排放轉(zhuǎn)移圖(單位:百萬噸) 本+文+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an g.com
結(jié)語 本文@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^排-放-交易&*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我還沒有仔細去查閱任何其他背景資料,而單單看到碳排放的歷史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時,便十分清晰地展示了我常常聽到的一個悖論:
我們在大規(guī)模工業(yè)化發(fā)展的初期階段,卻需要承擔(dān)西方發(fā)達國家的碳排放歷史總量、碳排放歷史的高比例、碳排放的高人均指標(biāo)等帶來的諸多壓力。
本/文-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-排-放-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而我們可能面臨的一個惡劣的環(huán)境是: 本+文`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an g.com
西方近20年以來,不僅在將大量高碳排放的產(chǎn)業(yè)轉(zhuǎn)移到包括中國在內(nèi)的發(fā)展中國家的同時,還可能通過碳排放的布局進一步攫取紅利。 本文@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^排-放-交易&*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*碳-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ai fa ng.com
這可能是我們未來發(fā)展的巨大負擔(dān)和挑戰(zhàn)--也有人說這是我們的機會,也有人說我們的碳捕捉技術(shù)非常領(lǐng)先--而這都是需要非常仔細的分析、調(diào)查的。
這些數(shù)字也讓我感到壓力--因為表面的數(shù)字清晰可見,而數(shù)字背后的邏輯往往并不那么明顯。而我最關(guān)心的是: 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#排*放*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 an g.com
在這場西方搭建起來的“碳排放”游戲里,我們的發(fā)展需要為之付出多少額外的代價?
內(nèi)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0排放¥交-易=網(wǎng) t an pa i fa ng . c om
【版權(quán)聲明】本網(wǎng)為公益類網(wǎng)站,本網(wǎng)站刊載的所有內(nèi)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(xué)習(xí)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(quán)請權(quán)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