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福利在线91_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_韩国日本久久国产精品va尤_亚洲人成www在线观看

喜馬拉雅山脈“碳源”,還是大量吸收CO2的“碳匯”

文章來源:中國科學報高危言 王靜2012-04-25 12:50

對全球氣候變化產(chǎn)生重大影響的喜馬拉雅山脈與青藏高原,在全球碳循環(huán)過程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?它是向大氣排放CO2的“碳源”,還是大量吸收CO2的“碳匯”?
 
近年來,國際上一些學者認為喜馬拉雅山脈是“碳源”,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可能導致了全球變暖。
 
然而,在日前于武漢召開的“全國地質(zhì)構(gòu)造與地球動力學學術(shù)研討會”上,中國地質(zhì)科學院地質(zhì)研究所研究員劉焰對此觀點提出質(zhì)疑。
 
他的研究結(jié)論與部分國際學者恰恰相反: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不是“碳源”,而是“碳匯”。
 
來自地殼的火成碳酸巖
 
近日,在中國地質(zhì)科學院辦公大樓里,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見到了劉焰。

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/碳-排*放^交%易#網(wǎng)-tan p a i fang . com


 
他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,10年前,他曾在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,也就是“雅魯藏布大峽谷”地區(qū)內(nèi),識別出一種特殊碳酸巖類巖石。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,他進一步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巖石是一種新類型的巖漿巖,即殼源火成碳酸巖,也就是來自地殼物質(zhì)的火成碳酸巖。
 
而在此之前,地學界的傳統(tǒng)認識是,火成碳酸巖來源于地幔。
 
“來源于地殼與來源于地幔的火成碳酸巖有什么區(qū)別?”記者問。
 
“前者基本不含稀土,其同位素比值與來源于地幔的也有很大不同。特別是巖石中的碳酸鹽類礦物,常含有水、CO2氣體等所組成的氣—液混合流體包裹體,而幔源火成碳酸巖不具備這種特征。”劉焰說。
 
劉焰的論文于2006年第1期《亞洲地質(zhì)科學》(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)上刊發(fā)后,受到國際同行們廣泛關注,并被作為典型案例廣為引用。隨后,劉焰又發(fā)現(xiàn)該種殼源火成碳酸巖呈近南北向巖脈,出現(xiàn)于青藏高原岡底斯花崗巖基之中。

本`文-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^碳`排*放*交^易^網(wǎng) ta np ai fan g.com


 
“碳匯”新證據(jù)
 
“青藏高原岡底斯花崗巖基內(nèi)的殼源碳酸巖是如何形成的?”劉焰不禁思考。
 
地學界很多人都知道,組成山脈的巖石,遭受持續(xù)不斷的化學風化作用,山脈不斷被剝蝕,同時大量消耗大氣圈中CO2,在喜馬拉雅山前形成新生的含碳酸鹽巖石。與此同時,喜馬拉雅山脈南緣的植物、動物也被快速掩埋,最終轉(zhuǎn)化為有機碳。這種含有有機碳和碳酸鹽類的巖石被稱為“西瓦里克雜巖”。
 
“隨著小印度陸塊持續(xù)不斷向北楔入大亞洲陸塊之下,消耗巨量大氣圈里的CO2所形成的富含碳元素的‘西瓦里克雜巖’,被帶入藏南高原之下,在含水和(超)高溫條件下部分熔融,形成了富含CO2的巖漿,即殼源火成碳酸巖漿。”劉焰說。
 
“殼源火成碳酸巖漿上升到地表附近冷凝成巖,形成了現(xiàn)今藏南廣泛分布的火成碳酸巖。其中一部分碳酸巖漿,遇到地熱水,被帶至地表,再次重返大氣圈。”
本@文$內(nèi).容.來.自:中`國`碳`排*放^交*易^網(wǎng) t a np ai fan g.c om

 
他解釋說,青藏高原之所以能向大氣圈排放CO2,是因為其內(nèi)部有碳元素。而其碳元素來自大氣圈中的CO2,是再循環(huán)的碳。如果青藏高原是“碳源”,那么其內(nèi)部就不應該存在新生的碳酸巖漿,它們應該全部再轉(zhuǎn)化為CO2排放進入大氣圈。
 
因此,青藏高原內(nèi)部殼源火成碳酸巖的存在充分證明,在全球碳循環(huán)中,青藏高原實際上是扮演了“碳匯”的角色,表明喜馬拉雅和藏南是晚中新世以來,大氣CO2的一個巨大儲存地。
 
“劉焰提出了一個假設。雖然這個假設目前在學術(shù)界有些爭議,但板塊運動參與碳循環(huán)的觀點值得關注。此前,科學家對于氣候變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。大氣中CO2增加,是自然界排放得多還是人類活動排放得多?這一問題十分值得探討。”就這一發(fā)現(xiàn),北京大學教授張晉江如是評價。

本+文+內(nèi)/容/來/自:中-國-碳-排-放(交—易^網(wǎng)-tan pai fang . com


 
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劉小漢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,劉焰的工作可能是一個重大進展,非常了不起。在劉焰之前,學術(shù)界對于地球深部的研究從來沒有考慮到其與氣候變化有關,絕大部分學者研究地球深部僅限于板塊構(gòu)造運動。雖然在這個問題上目前還存在爭議,殼源火成碳酸巖的形成機理也有待進一步證實,但目前國際同行的相關論文均請劉焰參與評審。
 
一旦“殼源火成碳酸巖”被完全證實,青藏高原作為“碳匯”也就無可置疑。

省區(qū)市分站:(各省/自治區(qū)/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,碳市場,碳平臺)

華北【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石家莊保定、山西太原、內(nèi)蒙】東北【黑龍江哈爾濱、吉林長春、遼寧沈陽】 華中【湖北武漢、湖南長沙、河南鄭州】
華東【上海、山東濟南、江蘇南京、安徽合肥、江西南昌、浙江溫州、福建廈門】 華南【廣東廣州深圳、廣西南寧、海南??凇?/span>【香港,澳門,臺灣】
西北【陜西西安、甘肅蘭州、寧夏銀川、新疆烏魯木齊、青海西寧】西南【重慶、四川成都、貴州貴陽、云南昆明、西藏拉薩】
關于我們|商務洽談|廣告服務|免責聲明 |隱私權(quán)政策 |版權(quán)聲明 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批準單位: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(yè)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  指導單位:國家發(fā)改委 環(huán)境保護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(huán)境能源交易所
主辦單位:中科華碳(北京)信息技術(shù)研究院&易碳家期刊  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(qū)南四環(huán)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(qū)22樓三層 聯(lián)系電話:010-51668250
Copyright@2014 tanpaifang.com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(wǎng) All Rights Reserved
國家工信部備案/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1044150號
中國碳交易QQ群: 6群碳交易—中國碳市場  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