構建與碳中和一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
從2016年開始,中國央行通過發(fā)揮金融支持綠色發(fā)展的資源配置、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“三大功能”作用,探索形成了以綠色金融標準體系、環(huán)境信息披露框架、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、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、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為“五大支柱”的綠色金融體系。
但是在朱民看來,要從現(xiàn)在狹義的環(huán)保走向根本的零碳來支持整個經濟碳中和,需要一個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經濟結構、經濟生態(tài)的金融新模式。
在碳中和的大潮下,服務實體經濟、服務碳中和是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,也是中國在碳中和的過程構建新的中國模式金融體系的機遇和抓手。朱民認為,中國金融業(yè)要抓住這個機遇,在支持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零碳金融體系。
朱民進一步表示,中國央行要構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國模式的結構性貨幣政策。也就是說,在傳統(tǒng)的宏觀政策里要加快推進碳中和的結構性工具、政策,通過非中性的
價格型和數(shù)量型的貨幣政策來糾正市場的失誤,糾正金融體系相對
價格的扭曲,支持碳中和轉型,實現(xiàn)社會效用的最大化。
實際上,朱民所說的結構性工具,我國金融監(jiān)管已有實踐經驗。2021年,中國央行推出了
碳減排支持工具、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。
此外,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、金融系主任何平認為,要實現(xiàn)市場化的綠色金融需要建立統(tǒng)一的碳市場,則所有跟碳相關的東西都需要統(tǒng)一的定價。所有采用綠色排放技術的企業(yè),因減排獲得的收益都要直接反映在融資成本上,反映正在其使用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上。
何平解釋,綠色金融是實現(xiàn)雙碳目標的“市場化手段”,從嚴格市場化的定義來看,目前綠色金融產品,包括綠色貸款、
綠色債券都屬于準金融產品,因為里面的定價不是市場化的。他認為,這是未來綠色金融市場最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本%文$內-容-來-自;中_國_碳|排 放_交-易^網^t an pa i fang . c 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