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“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
論壇年會”的演講
首先,衷心感謝大家出席本屆年會,感謝大家過去一年對人民銀行和金融學會工作的幫助和大力支持。
過去一年很不平凡。臨近歲末,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、中央經濟工作
會議成功召開,為下一步的經濟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,也為我們金融學會工作明確了目標。十年前,人民銀行正式啟動了跨境人民幣業(yè)務。過去十年,跨境人民幣業(yè)務取得了飛躍發(fā)展。剛才,周小川會長親自宣布了“中國金融學會跨境人民幣業(yè)務專業(yè)委員會”正式成立,這既是面向未來的學術研究重點,也是對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發(fā)展成就的紀念。
內-容-來-自;中_國_碳_0排放¥交-易=網 t an pa i fa ng . c om
今天,我講的題目是“當前全球中央銀行研究的若干重點問題”,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:一是負利率政策的邏輯與效果;二是全球穩(wěn)定幣的宏觀政策挑戰(zhàn);三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宏觀金融風險。
關于負利率政策的邏輯與效果
美國學者霍爾和西勒發(fā)表的金融史著作《利率史》表明,自有記錄的4000多年以來,剔除戰(zhàn)爭和動亂的影響,如果用一百年作為觀察單位,人類社會的利率水平總體呈下行趨勢。也就是說,超長期來看,隨著現(xiàn)代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,利率水平將逐漸下降。
但是,名義利率在理論上存在著零下限約束(ZLB),政策利率不可能突破零,利率的長期趨勢與中短期變化也不能夠等同。根據(jù)泰勒規(guī)則,名義利率應在均衡實際利率(也就是自然利率)和通貨膨脹基礎上,根據(jù)產出和通脹缺口情況來進行調整。全球金融危機之后,主要經濟體自然利率水平明顯下降(甚至為負),通脹和產出持續(xù)低迷。歐元區(qū)、日本等主要發(fā)達經濟體和匈牙利都突破零利率下限實施負利率政策。隨后,丹麥、瑞士等小型開放經濟體出于穩(wěn)定匯率的考慮,也傾向于實施負利率政策,以避免資本大量流入造成本幣升值和經濟沖擊。這主要是在“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”后,各國為刺激經濟復蘇不得已的政策選擇,因為量化寬松(QE)、前瞻性指引等非常規(guī)貨幣政策效果并不理想。同時,危機后監(jiān)管要求的提高和風險偏好的下降,為實施負利率政策提供了可能。流動性覆蓋率(LCR)等監(jiān)管新要求及不斷下降的市場風險偏好,使市場對國債等安全資產需求過度,債券收益率不斷走低,最終降至負值。此外,信用貨幣體系和電子化交易技術的廣泛采用,也使負利率政策實施具備了必要條件。
從短期和政策操作層面來看,實施負利率政策后,市場主體預期的變化會使金融條件趨向寬松,長期利率水平會隨著未來短期利率預期的下降而逐步走低,進一步使期限利差收窄,市場信心得到一定的提振,融資的約束也會有所改善。
但是,從長期和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來看,負利率政策效果可能并不理想。國際清算銀行(BIS)和很多中央銀行都對此進行了深刻反思,主要體現(xiàn)在:一是利率過低扭曲了
價格信號作用,弱化了利率政策傳導效果。利差和盈利的下滑,會降低銀行放貸意愿,不利于促進產出和通脹,也不利于市場出清和資源有效配置,甚至會損害央行的政策聲譽和公信力。二是利率過低將加劇資產泡沫,放大風險偏好和貨幣政策傳導的風險承擔,這不僅會增加系統(tǒng)性風險,還可能會擴大貧富差距、加劇全球民粹主義傾向。三是影響銀行盈利,降低保險公司、養(yǎng)老金機構的收益,加大養(yǎng)老體系負擔,損害微觀主體的金融資源配置功能。四是不利于國際政策協(xié)調,容易引發(fā)競爭性貨幣貶值和金融動蕩。
因此,在低利率已成為全球經濟常態(tài)的新環(huán)境下,我國應更加珍惜與中高速增長相匹配的正常貨幣政策空間,警惕低利率可能引發(fā)的資產泡沫風險,通過價格杠桿充分發(fā)揮市場在優(yōu)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加快深化改革開放更好地發(fā)揮政府作用,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,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,為可能的下一步外部危機應對做好技術性準備。
內.容.來.自:中`國*碳-排*放*交*易^網 t a npai fa ng.com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